如何给孩子制定奖惩计划表
孩子没有自制力,家长如何培养?
孩子没有自制力,家长如何培养?
孩子没有自制力,是因为家长教养过程中,缺失体系化、系统化的逻辑思维,以及科学的执行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职业经验,给出“不让孩子流泪的自制力提升”方案。
自制力跟我们的肌肉一样,可以通过恰当使用得到强化,从优势出发的教养能够让我们与孩子准备好正确使用自制力。
自制力与其他几个能力相关,包括:指向型注意力、非指向型注意力、正念觉察力等,这些关键能力是孩子形成自制力的基础。
下面我就根据多年的职业经验,给出一个大概方案,具体的实施步骤需要根据孩子的三种特点(气质向度、天赋潜能、性格美德)与四类优势(核心优势、成长型优势、习得行为、劣势)进行量身打造,并且越是量身打造的计划,孩子就越投入,自制力的形成效率就会越高。
特别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从优势出发,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制力!“潜移默化”,非常重要!
从优势出发,保持自制力的5条策略:第一条:减少孩子自制力消耗的方法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安排好自己的一天
积极放空活动、有毒时间、分步完成任务,心流修复,基于优势分类完成家庭作业等13项小技巧,请私信“优势教养教练竹风妈妈”。
第二条:养成习惯制作待办事项清单
如果把所有要做的事情从大脑中剔除,变成一个清单,原来记住所有待办事项的自制力将得以解放。
第三条:让正念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正念呼吸到正念感知,再进阶为正念优势,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
当自制力不够时,正念让我们能够收到前扣带回皮质发出的微弱信号,这一信号平时很难注意到。正念可以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修复功能,提醒大脑不要再释放皮质醇。
第四条:成为情绪教练
压抑情感会消耗能量,让我们无力控制自己。探索和表达情绪能让自制力得以解放。
改变习惯练习
第五条:微习惯的训练
在两周时间内改变一个习惯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制力水平。每成功一次,自制力肌肉就会得到相应锻炼。
自制力是没有上限的。锁定目标,监督和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绪、行动的能力是可以变化的,而且很明显,这些变化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了。
我家孩子一年级,成绩中等,要怎么提高他的成绩?
孩子才一年级,不用太注意学习成绩几分的高低,但不是说就“可以放养”了,这个时候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爱思考的动力——
具体来说,我有以下建议:
第一,所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能否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对错题的纠正及反思,学习时间的合理规划等等。
比方说,各科目布置的作业,根据孩子的特点,是在放学后回家就及时完成,还是晚饭后,以30分钟为时段,依次完成。因为孩子年纪小,学习时间段,我建议30分钟为宜,如果到了小学高年级,可以拓展到40-45分钟。每次小测的考卷,都妥善保留,和孩子商量,能否做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或是平时理解不深刻的题目归纳到一起,方便期末复习。一年级的知识很简单,错题本这个方法,主要目的不是学得有多精致,而是以培养习惯为主要目的。
第二,养成孩子爱思考的习惯。对学习中的问题勤思考,主要来源于兴趣。如果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会导致理想的“我要学”变成被动的“要我学”,这样的效果往往不好。
比方说,学习汉语拼音时,辅助一些易混淆读音汉字的对比,让孩子在造成误解的举例中哈哈大笑,以认识读音的重要性。涉及到数字的简单加减时,可以带着孩子,在手机购物软件中学习,看看物品价格加减的规律,这样做,很生动,又能让孩子对数字的变化,产生清晰的概念。
总之,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时,一般采用比较幽默和活泼的方式,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学习是天然枯燥的,而且,如果父母能提出各种小问题,就能引发孩子主动思考的习惯,增加他的积极性。
另外,一年级的孩子,没必要把考分的对比时时挂在嘴边,只要他引发了兴趣,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得越来越扎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