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文化名词解释是什么?
二里头文化名词解释:中国青铜时代文化。
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命名。
年代约为公元前1800~前1500年。
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西部和晋南地区,已发现遗址三百余处。
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四期),被分为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
二里头。
二里头文化是什么文化的代表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
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族先民所创造。
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
二里头文化名词解释是什么
二里头文化位于河南的龙山文化,又早于同地区的商朝文化,在年代上大体处于夏朝的年代中,有可能是夏朝的文化遗存。
二里头文化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以山东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一个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
名词解释: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是中国跨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以河南的二里头遗址而得名。
时间为大约从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地域范围为河南中、西部的郑州,洛阳附近和伊河、洛河、颍河、汝河等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河下游一带。
1952年,。
二里头文化的名词解释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因有一定差异,又可分为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在河南东南部、湖北北部、河北南部及陕西东部等地也陆续有所发现。
偃师二里头遗址分四期。
一、二期由河南龙山文化发展而来,陶器多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