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府的介绍
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
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开蒲州升为府,因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河中府。
同年又改为蒲州。
《旧唐书》卷三十九 志第十九
开元八年,置中都,改蒲州为河中府。
其年,罢中都,依旧为蒲州,又与陕,郑、汴、怀、魏为"六雄"。
十二年,升为"四辅"。
天宝元年,改为河东郡。
乾元元年,复为蒲州,割安邑属陕州。
三年四月,置河中府,析同州之朝邑,于河西盐坊置河西。
《元史》卷五十八 志第十(5)
河中府领录事司及河东、临晋、虞乡、猗氏、万泉、河津、荣河七县。
至元三年,省虞乡入临晋,省万泉入猗氏,并录事司入河东,罢万户府,而河中府仍领解州。
八年,割解州直隶平阳路,河中止领五县。
十五年,复置万泉县来属。
领六县: 河东。
寻通判河中府的寻什么意思
“寻通判河中府”的“寻”是“不久”的意思。
该句出自《宋史_范仲淹传》。
原文为: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
宋河中府浮梁译文?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翻译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