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阙】
词典解释 :拜伏于宫阙下。
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唐 独孤及 《为李给事让起复尚书右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臣再以微诚,伏阙请命。
” 宋 陆游 《跋临汝志》:“﹝ 欧阳澈 ﹞ 建炎 初伏阙上书,论大臣误国。
伏阙的意思是什么
伏阙的意思是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拼音:fú què 唐独孤及《为李给事让起复尚书右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臣再以微诚,伏阙请命。
伏组词:潜伏、十面埋伏、伏特加、伏羲、伏尔泰、蛰伏、老骥伏枥、降。
伏阙上书发生在什么时候
伏阙上书发生在宋朝。
伏阙的意思是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事件经过: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国大军突破黄河,包围了东京,形势愈加危急。
大臣李纲和东京军民力主守城抗金,舆情如此,可堪一用。
然而宋钦宗被。
伏阙的阙何意?
伏阙,读音fú què,解释为拜伏于宫阙下。
这里的“阙”指宫阙。
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伏阙造句
伏阙造句入都讼冤,锥伤魏爪牙许显纯等。
长子行可年十三,伏阙讼冤。
亲政,遏必隆讼冤,诏复职。
世祖亲政,遏必隆讼冤,诏复职。
父妾断指,为诸郎讼冤,狱得少解。
十九岁入都讼冤,以铁锥毙伤仇人。
官民相率讼冤,诏许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