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的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
林语堂 风声鹤唳
我要有关风声鹤唳的资料,老师要做PPT,介绍一本书,但没找到什么资料林语堂 风声鹤唳 本书是林语堂《京华烟云》续篇,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的《飘》,故事就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夜。
这段中国抗战史和所有伟大运动的历史一样,铭刻在这一代的脑海和心里。
五十年或一百年后,茶楼闲话和老。

林语堂风声鹤唳写作的时代背景资料
风声鹤唳》是林语堂《京华烟云》续篇,《纽约时报》誉为中国的《飘》。
《风声鹤唳》史诗般的表现了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族精神痛苦而伟大的升华. 再现了抗战初期姚、张两大豪门的兴衰演变,述说了他们作。
《风声鹤唳》林语堂
《风声鹤唳》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书中不仅细腻地捕捉住了丹妮的心里变化,淡妆浓抹地叙述了战争时代一位佳人的爱情故事,更涉及了旧时代那崇高的友情,以及爱国情愫。
只听我说,或许你还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书中的人物形象。

《风声鹤唳》——林语堂
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历时两个多月总算读完了林语堂先生这部中长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夜,以北平一个世家大族为故事的起点,讲述战争前后从辉煌到衰亡;以姚家公子和丹妮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