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的历史
从中国绘画美术的门类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画都有千年历史,自成体系,数量众多的特点,都可成为独立的人物画史、山水画史、动物画史、装饰图案画史。
特别是保存了中国宋代以前即10世纪。
敦煌石窟有哪些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

敦煌石窟是怎么形成的?有谁知道?
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为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
敦煌的石窟的遗物主要是指
2、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榆林窟洞窟存在43窟,分布面积112850平方米,壁画总面积4200平方米,其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相似度高,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
3、东西千佛洞:俗称千佛洞,为敦煌石窟群之一,现存洞窟2。

敦煌石窟是如何开发和保护的?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
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
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