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速网百科 > 热点主题

养成儿童爱动脑的习惯 怎么样培养勤动脑、多思考?

作者:魏晗昱 时间:2023-05-29 22:38:44

养成儿童爱动脑的习惯

怎么样培养勤动脑、多思考?

怎么样培养勤动脑、多思考?

怎样培养勤动脑?多思考?
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进行培养,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多与他玩一些积木或者玩具,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去动脑,去思考,这样他的大脑和动手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初中生活,高中生就要进行深一层的训练,多做一些思维的题型来磨练他的思考能力和动脑能力

勤于动脑是成功的秘诀?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聪明、敏捷、健康的大脑。但是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孩子们只有勤于动脑,才能更好地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成绩。
想要自己的孩子聪明、好学,就要主动培养孩子勤于动脑的习惯,不仅要在生理上让大脑吸收充分的营养,还要在心理上解决孩子不爱动脑的问题。

勤动手善思考对孩子的启发是什么?

现在很多父母,习惯於给孩子指路,事事替孩子包办,孩子学习上有什麼问题,便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样大人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利。
一、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孩子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後,就不知道什麼是思考,也不会去想如何解决问题,一切只等待著父母给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这样的孩子长大後,没有创新精神,只会人云亦云,不会有什麼大的作为。
独立思考的品质在人的一生中占据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善於发现问题,能够通过思考、分析找到答案,才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孩子长大後,因为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品质,他的视角会比别人宽广,思维也会更加缜密。因此,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将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遇,更容易拥有成功的生活和事业。
因此,每个父母都要尽早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生活上的事情开始,让孩子多动手,多参与;父母决定什麼事情,也要多徵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应进行引导,而不是告诉孩子如何去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对未知的探索;孩子钻牛角尖时,让孩子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等。

如何打造一个爱动脑筋的娃?

科学地方法给孩子讲故事,启发孩子的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孩子爱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阅读简单的可以分为文字阅读和图画阅读,对于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图画阅读更适合年龄特点,对孩子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有利。所以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去阅读故事书里的文字,那会限制阅读给孩子带来的丰富价值。当孩子对书中的内容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时,识字已然无师自通了,而不必生硬地去教授。
比如:《一颗纽扣》
文字表述很简单,但是画面里明示和暗示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文字内容。
文字只表述了:“这是你的纽扣吗?”小老鼠问大象。大象说:“不,我的纽扣比皮球还要大。”
画面呈现的有大象脸中间的部分、三分之二的牙齿,而且小老鼠是坐在大象鼻头上面。这些画面的设计是为了能够推测出大象太大了,所以它的纽扣也会相对很大很大。而且不仅仅是从皮球这个画面推测出那不是大象的纽扣。
讲故事的人应是一个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让孩子在你的引领下学会观察、想象、分析、重组、发散……而不应只把孩子当做一个单纯听故事的角色,那孩子获得的只有死板的记忆了故事的内容。
以孩子为主体的阅读,应以启发式的语言为引领,即使孩子不回答或者回答不出来(成人可以自问自答),也应以提问的语言方式启发孩子,逐渐帮助孩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阅读思维。
看一本书,传达故事主旨只是价值之一,并不是全部意义所在。所以不应把讲授道理、能把故事独立讲一遍作为给孩子讲故事的唯一目的。与其说是给孩子讲故事,不如说是陪孩子一起阅读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仅只是听众,而是在引领启发下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
比如:
给孩子讲绘本故事《一颗纽扣》
你拿起一本书,第一次看,先观察封面的画面,然后推测,这本书会讲什么故事呢?同样的方法也给孩子。
孩子回答什么都可以,即使不回答也没关系,他的心里肯定或多或少是有想法的,可能是因为不敢确定而不愿意表达,或者是因为语言组织能力还没达到能清楚表达的程度……不是非要让孩子说出正确答案才是目的,目的只是让孩子尝试着去通过封面来联想、想象、构思……
专业的绘本,每个画面里呈现的每一个内容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所以应充分地引导孩子全面细致地观察每一个细节,调动起孩子的思考。
“为什么不是小兔子的?”孩子会一眼看到兔子的萝卜纽扣。但很容易忽略还有地里种的萝卜也是理由之一。所以,你需要充分地观察到画面的每一处细节,当孩子没有发现时,你可以继续启发“还有什么可以知道不是小兔子的?”
画面呈现的只是大象脸中间的部分,而且小老鼠是坐在大象鼻头上面。这个画面的设计是为了能够推测出大象太大了,所以它的纽扣也会相对很大很大。而不仅仅是从皮球这个画面推测出那不是大象的纽扣。
米粒是显而易见的证明纽扣不是蝴蝶的,但小老鼠是趴在地上跟蝴蝶对话的画面设计,是隐藏的证据证明蝴蝶与小老鼠的比例,可以让孩子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你看什么时会需要趴着的姿势呢?”
书看完了,可以让孩子自己给这本书起个书名。孩子取什么名字都没有对错之分,它的回答是它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概括……他有他自己关注的点和面。成人不应拿自己的固化思维去判定或限制孩子的思维方式。
欢迎转发,助力公益幼儿教育,让更多的祖国花朵遇见新的成长体验。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文章违规或侵权,请 (举报反馈) ,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