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敬尧为什么不跟周杰伦
为什么长辈不喜欢周杰伦的音乐?????
为什么长辈不喜欢周杰伦的音乐?????
我一个70后的大叔,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比较有说服力。
首先是“长辈”这个概念定义不请,拿我来说吧,周杰伦《范特西》这个专辑发行已经19年了,作为70后的我当时也不过20多岁,当时的“长辈”应该是年龄更大一些的50,60年代的人。
至于我这个现在勉强称为“长辈“人来说,周杰伦的歌依然是我的最爱。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的很多长辈不喜欢周杰伦的歌,我想主要是因为周杰伦唱歌的风格所致。周杰伦的演唱风格基本上是“说唱” “中国风”,而说唱对老一辈的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那个年代说唱风并不流行,甚至遭人排斥。所以,周杰伦的歌一开始就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喜欢的特别喜欢(比如我),不喜欢的特别不喜欢(比如我室友),就是到了今天,依然会出现这样的分化。
但随着《东风破》《青花瓷》等中国风的出现,让许多人对周杰伦的歌改变了看法,无论是词曲,旋律,演唱风格都有不小的变化,曲调清晰,演唱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也就是那个时候,很多我身的朋友才真正开始听他的歌曲。
至于我的长辈们,我想喜欢周杰伦的应该是凤毛麟角,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怀旧,整天的“洪湖水浪打浪”,就像现在我整天“卡拉永远OK”一样,也没了跟随潮流的精力与动力。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长辈”不喜欢周杰伦的歌的原因吧。
三年二班这个
我们经常看到三年二班这个词,比如三年二班的李子明,周杰伦的歌曲《三年二班》,还有日本电影《情书》里藤井树的三年二班,那么三年二班这个概念到底出自哪里?
听到三年二班的时候,我发现我有必要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题主所说的三年二班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于周杰伦《叶惠美》这张专辑里面《三年二班》这首歌,这首歌是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洪敬尧编曲。并与2004年获得了第4届拜师音乐风云榜十大金曲奖。
百度百科上说“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周杰伦与御用金牌作词人方文山打桌球的经历”。这首歌故事性很强,非常有深意,旋律与歌词都表达了周杰伦与方文山对当时教育的批判与讽刺。
个人认为这首歌之所以会出现,可能与《八度空间》这张专辑在金曲奖上失利有关。没有《八度空间》金曲奖的失利,也不会有这么完美的《叶惠美》。
其实三年二班一开始不是“梗”,用得多了自然变成“梗”。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