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心理变得乐观
如何增强孩子的意志力?
如何增强孩子的意志力?
你教育孩子大喊大叫吗?是时候学习一下自控力了,最起码了解一下。知道自己为什么失控。
父母的阴晴不定,让孩子惶恐不安
曾在商场里见过这样一幕: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个四岁的女儿,在一起挑玩具。妈妈一边抱着孩子,一边温柔地给孩子介绍各种玩具的功能,讲着讲着,还忍不住亲孩子一口,那画面看着既温馨又和谐。
可是,才过了不久,画风突变。孩子因为吵着要多买两个玩具,妈妈不肯,于是两人发生了争执。孩子不依不饶,妈妈一怒之下撂下狠话:“你就待在这儿吧,我不要你了!”然后径直离开,剩下孩子在后面哇哇大哭。
不难想象,这个只有4岁的孩子心里,该有多么的惊慌失措。最亲近的妈妈,一会儿对自己和风细雨,一会儿对自己暴跳如雷,一会儿说自己是她最爱的宝宝,一会儿又说不要她了,这样的反复无常,如何叫孩子不手足无措呢?
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
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前提,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问题,则是自控的关键。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与生俱来的,但有些人的意志力更轻。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的人,都会活得幸福。他们的生活更快乐,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和谐,恋情更长久,收入更高,事业更成功,教育孩子更能心平气和。他们能更好地应对压力、解决冲突、战胜逆境,活得也更长。顽强的意志力是一个人最突出的优点。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拿高分,比个人魅力更有助于领导别人,比同理心更有助于维持婚姻幸福。
意志力就是驾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
在孩子的面前,最是考验父母自控力的时候。因为你在家人,特别是孩子面前失控,所遭受报复打击的概率最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少在领导或者上级面前失控,很少对你的客户失控,因为这些失控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工作丢失或者收入减少。既然自己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就没有理由经常对孩子失控,大喊大叫。
如何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减少失控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训练大脑能够增强自控力。
那么,针对大脑的意志力训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可以做一件简单、无痛的事—冥想。神经学家发现如果你经常让大脑冥想,它不仅会变得擅长冥想,还会提升你的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压力、克制冲动和认识自我的能力。
我的孩子六岁左右,性格非常内向,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变得活泼一点呢?
这个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对带孩子的态度问题。
首先要清楚,内向并不是恶魔,不需要担心。就像外向一样,他只是一种性格特征。是在碰到问题时的思考方向,如果碰到问题,孩子向外,就是想别人和外部世界寻找答案,就是外向,而如果向内,向自己寻找解决方案就是内向。另外,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内向,或者完全外向,大家都是内向和外向的结合体。所以不要担心内向这个问题。
你担心的应该是孩子不愿与人交流,或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困难。
对于这一点,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 不要强调孩子的内向问题及不愿与人交流的问题。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我们不在这里过多论述,当孩子不愿与人交流时,父母可能会面临尴尬,于是为孩子寻找借口,比如这孩子内向。但越这样说,孩子就越相信这一点,慢慢的不再想做调整,承认这个原本不存在的事实。心理学上有个叫“习得性无助”的概念,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2. 为孩子提供帮助。当孩子不愿跟人交流时,要理解孩子,有时候孩子是害羞,有时候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当时心情不好,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心情,多跟孩子沟通,了解问题的根源,同时对孩子不愿沟通表示理解,不要给孩子安一个自己揣测的理由或者训斥孩子。
3. 多带孩子跟人接触,父母做好榜样。经常带孩子到人多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往,父母做好交流榜样,让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应对,见到什么样的人需要说什么样的话,慢慢孩子有了经验也就能自己应对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