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制万花筒不用玻璃简单
小学生手工制作万花筒的步骤?
小学生手工制作万花筒的步骤?
材料准备:
1,卷纸筒一个,保鲜膜的卷筒芯就很好,挑选个直径3-4厘米,长度约20厘米的,太长就切割一下吧。
2,到玻璃店,请店员帮忙切割出3块玻璃镜条,长19.5厘米,宽2.7厘米。
3,直径约3厘米的玻璃圆片两块,要比纸筒直径略小。右边这块为磨砂玻璃,另一块为透明白玻璃。
封观察端的透明白玻璃还需剪一块彩色圈纸,作用是留适当大小的观察孔,多余部分遮掉。
4,彩色纸屑少许,黄色碎屑用的是破掉的乒乓球。
5,胶水,透明胶布。
6,包装纸一小张。
制作过程:
用透明胶布把3块镜条绑成三角形,镜面朝里,形成三菱镜。
把三菱镜推入保鲜膜筒里,两端各留2-3个毫米用于下一步装封口镜片。接着把磨砂玻璃嵌入纸筒一端,用胶水和透明胶固定。
把彩色纸屑少许放入镜条筒里,接着把另一块透明玻璃圆片嵌入纸筒另一端,同样用胶水和透明胶封牢。
最后把卷纸筒的表面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裹,神奇的万花筒就制作完成了。
万花筒的有趣玩法?
1,卷筒纸一个,保鲜膜的卷筒芯就很好,挑选个直径3至4厘米,长度约20厘米的
2 到玻璃店请店员帮忙切割三块玻璃镜条,长15.9厘米,宽2.7厘米。
3,直径约三厘米的玻璃圆片两块,要比直筒直径略小 ,右边这块磨砂玻璃 另一块为透明白玻璃。在观察端的透明白玻璃还需减一块彩色的圈纸,多余部分遮掉。
4,找些各种颜色的彩纸,把它们剪成碎末,放到圆筒里,接着把另一块透明的圆片嵌入直筒,另一端用胶水和密封胶封牢。神奇的万花筒就制作完成了。
万花筒建造时间?
万花筒诞生于19世纪的苏格兰,由一名研究光学的物理学家发明。2~3年后,几乎同一时期传到了中国和日本。19世纪初叶,中国的很多玩具进入日本时、其中也包括了万花筒。当时,作为利用光学的游戏,新鲜而有趣,万花筒成为糖果店吸引孩子的招牌玩具。同时,由于万花筒典型的体现了镜子的反射,而被学校引用为教材,得到更广泛的流传。至此,可以说中国和日本都经历了同样的历史过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万花筒在美国从玩具而升华为艺术品。在日本,作为艺术品的万花筒制作也从90年代开始尝试,到现在,万花筒艺术家们手工制作了很多精美生动的万花筒。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由万花筒收藏家、万花筒制作艺术家和专销万花筒商店的店主集合起来,于1996年成立了日本万华镜俱乐部。由俱乐部发起组织了万花筒展,开设学习班传授万花筒的手工制作方法等活动。并于2000年底,成功的举办了充满快乐生动的构思、具有丰富的原创性以及富于美感令人感动的万花筒公募作品展。日本万华镜大奖作品展是世界上唯一的仅以万花筒作为展品的公开招募的作品展。
十九世纪,由英国人发明的万花筒进入中国。由于当时制作材料和工艺的限制,万花筒只能作为清王朝达官贵人的私室珍藏。随着封建王朝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以及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万花筒的造价也渐渐变得低廉,旧时王谢堂前燕,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十九世纪中叶,在北京胡同里的小摊上,万花筒已经是常见易得的玩具。弹球、踢毽子、跳房子、推铁环,当然还有奇妙的万花筒,勾画出了多少孩子朴素而快乐的童年。在孩子们的眼中,万花筒里的“花”,就如同梁祝化身的彩蝶、武则天眼中的牡丹、翩翩而来的百花仙子,一种“花”离去,从此几十年难再重现。早先的万花筒,里面所看到的花是剪成碎片的彩纸,透明度很差,后来有人尝试使用更透明的彩色碎玻璃。随着时间的推移,万花筒里面的“花”,变成了彩色塑料片、光滑的玻璃珠,反射用的三块玻璃也换成了三块镜子。岁月变迁,制作万花筒的材料变了,但唯一不变的,是孩子们对万花筒中的神奇世界所倾注的热情。
人们喜欢看万花筒,更喜欢动手制作万花筒。在北京东岳庙民俗运动会上,就曾出现过长约90厘米,直径10厘米,由业余爱好者利用废纸筒制作的万花筒。北京民俗博物馆还收藏着由北京玩具协会常务理事、万花筒爱好者李鸿宽先生制作的,长132厘米,直径25厘米的大型万花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