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速网百科 > 深度阅读

中国父母应该怎么尊重孩子成长 父母和子女之间有哪些好的相处方式?

作者:邹泰和 时间:2023-05-27 12:56:07

中国父母应该怎么尊重孩子成长

父母和子女之间有哪些好的相处方式?

父母和子女之间有哪些好的相处方式?

教育孩子一直是所有家长们都头疼的问题。到底怎么教育,教育什么,自己该怎么做。相信这也是很多父母都比较头疼的。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一支笔,在纸上怎么画也完全取决于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孩子相处,总的来说无非就以下几点:
1.正视与孩子的关系
很多父母觉得与孩子相处就是要他的一切行为按照自己的旨意,叫他干嘛就干嘛。其实错了,在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以父母的关系去压榨他,认为所有的一切都要听爸爸妈妈的,而没有自己的一点主见。当然,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也要及时的纠正,告诉他这是错误的。
2.多鼓励,少批评
这一次的考试考了一百分,妈妈很高兴。下一次不小心考的不好,回到家里,妈妈板着脸。这样就会无形中让孩子觉得以后不能做不好一件事。日常生活中做对了事随便表扬一下,做错了狠狠的批评责骂,这也会慢慢让孩子失去信心。
3.学会聆听与交流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重的,这个时候会不断问你这问你那,你要慢慢的向他解释。当他有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即使觉得不妥,也不要贸然的拒绝,站在他的角度,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原因是什么。
以上只是个人的建议,望采纳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

孩子的耐心和韧性由父母决定,父母在孩子性格形成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让孩子有这方面的品质,首先父母必须要有这方面的品质。如果父母都做不到,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呢?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第一,父母要有耐心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很多孩子遇到挫折都会选择哭泣,有的甚至蛮不讲理、打闹。父母这个时候要有耐心,去理解孩子,然后一步步引导,切不可打骂。当孩子看到父母面目狰狞、气急败坏的表情,这些情绪孩子都能感受得到,他们会更加焦虑,没有安全感,又怎会有耐心呢?
第二,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当孩子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父母不要急于满足孩子,要给孩子等待期。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的实验,给实验的几个小朋友每人一个棉花糖,并且告诉他们,他需要离开一会儿,如果回来谁手里的棉花糖没有吃,就可以再给他们一个棉花糖。结果只有1/3的小朋友抵抗住了诱惑,20年后,当年那1/3的小朋友比其他小朋友获得了更高的荣誉和成就。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耐心训练一定要让孩子从实践中领悟
家长只是动动嘴皮子告诉孩子要有耐心是不够的,需要让孩子从生活中领悟。可以和孩子一起下围棋、让孩子学习拼图、看书。最重要的是当孩子做到的时候,一定要表扬、给与反馈。我以前就经常夸我家孩子,她拼拼图100片成功了,你就夸她特别有耐心,然后她特别开心,紧接着就把200片的拼图也拼完了。而且特别有成就感,她自己都夸自己,是因为有耐心才会成功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孩子的韧性不是一天形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一,给孩子足够多的安全感
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和爱,只有孩子确认世界是安全的,将来他才会有勇气去面对挫折和困难。
第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的本领是很大的,我们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看起来家长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害了她,我们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如果家长帮孩子太多,她们会有依赖感,很多本领永远都学不会。
第三,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上学以后学习知识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自我认知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本身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去获得,但是孩子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核心的东西。试想一下,家长每天逼着孩子学习,等他上大学了,没人逼他了,是不是就荒废了。父母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最好的爱就是放手,给孩子足够多的空间去翱翔,家长拿好手里线就好。
第四,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以上三点打好基础以后,接下来抗挫能力的培养就容易多了。让孩子在生活中经历一些失败,然后让孩子分享在失败中学到的知识。孩子分享完以后,家长可以给他一些鼓励,说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这里推荐《终身成长》这本书。培养孩子的“成长思维”真的很重要,将来孩子不管经历多少风雨,都会是一个幸福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文章违规或侵权,请 (举报反馈) ,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