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七章
第一个层次:做人做到最高境界的人,大家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因为他对大家的生活没有一点妨碍,对社会没有一点祸害。
而且做好事不留名,帮助了大家,大家也不知道。
这个就是无为的境界,就是无私的境界。
第二个层次:不做。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何意?
意思是:圣人治民,人民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赞誉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
出自《道德经》第17章,原文如下:作者:春秋-老子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
第二部分: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这一段主要讲的是国家的治理越来越差的原因,主政者不讲诚信,不以诚信修己,不以诚信待人,那么老百姓自然就不在信任他,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下降,。
《道德经》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二、各家之解评析及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最有领导智慧的叫“太上”,他做到上无为而下有为,下面就知道有这个人却一切顺理成章;第二。
《道德经》第十七章 我即自然
三、生命自可以无中生有,无须向外寻找获得,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这个“无”表示更宽广、更深远,天地万物皆可从“无”中创造而来,幸福人生皆可用“无”来创造实现。
四、天赋是天生的,要谦虚;名声是别人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