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速网百科 > 热点主题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者:萧天干 时间:2023-04-26 18:26:21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⑴ 开头一段介绍醉翁亭,包括两个层次:1层介绍醉翁亭的___;2层介绍醉翁亭的___。
  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这句话。
  ⑵ 中间两段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分两层:1层写___,先用“___”一词领起,后。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质教案

  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此处要和学生扩展解释何谓“六一居士”),谥文忠,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回忆唐宋。

醉翁亭记的教学设计

  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
  (醉翁亭也。
  )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 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
  (寓之酒也。
  )5、小结: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

醉翁亭记的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醉翁亭记》的时候,发现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也)欧阳修可谓惜墨如金,为何不惜笔力用了21个“也”字?这节课我们重点研读这个字在文中的作用。
  1.比读法体会作用(第一段)明确:。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文章违规或侵权,请 (举报反馈) ,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