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速网百科 > 信息问答

沽名钓誉的典故,沽名钓誉的典故视频

作者:程新荣 时间:2023-04-22 12:40:39

沽名钓誉的典故

  项羽与刘邦对峙多年,最终功亏一篑,自刎乌江,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项羽沽名钓誉的性格。
  面子对于项羽来说,仿佛比一切都重要,无论是鸿门宴上放刘邦一条生路,还是攻占咸阳后急于衣锦还乡,都体现了项羽沽名钓誉的一面,。

沽名钓誉的成语故事?

  这两个【成语典故】一用“沽名”,一用“钓虚誉”,后来被合用成“沽名钓誉”,用来指故意做作,

沽名钓誉意思是什么

  出自春秋·管仲《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沽名钓誉”。
  用法:“沽名钓誉”比喻故意矫情做作,用手段猎取名声或赞誉。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示例:金·张建《高。

‘沽名钓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别不懂装沽名钓誉:沽名:猎取名誉;钓:以手段谋取.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猎取名誉.出处:<<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焉.";金.张建<<高陵县张公去思碑>>:"若非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于人闻,而专苛责督察,以析当世。

“沽名钓誉学霸王”讲的是什么典故?

  沽名钓誉学霸王”讲的典故是:鸿门宴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大为怀,放走刘邦是一件事。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文章违规或侵权,请 (举报反馈) ,核实后立即删除。